等待春天:全年保费下降41%、缩水近1000亿新台币! 寿险业如何破冰自救?

  新闻资讯     |      2024-02-15 07:52

  等待春天:全年保费下降41%、缩水近1000亿新台币! 寿险业如何破冰自救?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将保观设为“星标”,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

  近日,寿险公会发布了2023年寿险业绩统计报告。2023年寿险业总保费收入达到了2.024万亿新台币,较去年的2.111万亿新台币元减少4.1%,引起了保险业的广泛关注。

  自2012年以来,中国保险业的总保费收入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然而,在201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寿险保费收入增长率也随之出现大幅度下降,并在近些年来有了明显走下坡路的迹象。

  在此之前,有很多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寿险行业的保费收入连续数年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长期低利率的市场环境、高龄化与少子化造成的人口结构转变等等。而从目前整体的保险业环境来看,寿险业的寒冬似乎还远没有结束。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寿险业寒冬延续?市场要如何才能避免步入后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具体展开分析。

  依据寿险公会统计资料显示,2023年1月到12月寿险业总保费收入达2.024万亿新台币,其中首年保费收入5164.05亿新台币、较去年的5545.68亿新台币减少了6.9%;续期保费收入1.507万亿新台币、较去年的1.556万亿新台币减少了3.2%。整体上来看,降幅相比2022年的-21%有所放缓。

  首先看寿险的首年保费收入,其中2023年寿险首年保费为4442.76亿新台币,总计占总首年保费收入的85.7%、相比去年的4601.27亿新台币同比下降了3.8%。

  很明显,寿险构成了首年保费收入的绝大部分,但是出现了负增长,而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的增速都突破了两位数。值得一提的是,年金险的首年保费同比减少57.6%,创下了历史新低,其主要原因是的保险公司利率调整幅度相对保守,与客户对于美国升息后宣告利率调涨的期待仍有差距,致使客户保持观望或转作其他资金用途。

  接着我们把产品类型分为传统型产品与投资型产品分开来看(产品类型包含了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年金险等人身险)。在2023年2.024万亿新台币的总保费收入中,传统型产品贡献了1.84万亿新台币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3.3%;投资型产品实现保费收入185亿新台币,同比下降12.1%。

  可以看到,进一步拆分首年保费和续期保费后,投资型的首年保费降幅出现最大幅度的下降天博·体育登录入口,降幅为20.6%;仅有投资型的续期保费增长率为正,达到了1.1%,其余全为负增长。

  最后我们看包括寿险公司、银行经代、传统经代在内的各渠道首年保费收入,分别为:寿险公司渠道的首年保费收入为2064.86亿新台币,占比总保费的39.99%;银行经代渠道的首年保费收入为2155.93亿新台币、占比总保费的41.75%;传统保险经纪人、保险代理人渠道的首年保费为943.26亿新台币、占比总保费的18.27%。

  从个人寿险业务来看,首年保费合计为3491.68亿新台币,其中寿险公司渠道(自身行销体系)的个人寿险保费为1185.45亿新台币、银行经代渠道的个人寿险保费为1966.43亿新台币、传统经代渠道(传统保险经纪人、保险代理人)的个人寿险保费为339.79亿新台币。这与的寿险销售格局有所不同,在传统险企的代理人是寿险销售的主要渠道,银保渠道次之,而在的寿险市场中,银保是寿险的主要销售渠道,而传统经代所占比重较小。

  保险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保险深度和密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的寿险保险深度为14%、世界排名第二;寿险保险密度为3861美元、世界排名第七,寿险保费收入则是达到了产险保费收入的20倍左右。

  然而,所谓水满则溢,近几年寿险的保费收入开始持续负增长,特别是2023年前五个月,寿险业无论是在保费端还是利润端都表现不佳。截止2023年6月30日,寿险公司税前利润为新台币520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新台币1618亿元,跌幅75.7%,一直到下半年才转正。

  第一,长期低利率环境。自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保险市场开始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下天博·体育登录入口,寿险公司收益普遍较低。由于缺乏长期、且回报率高的保险产品,迫使寿险公司寻找回报率较高的海外资产或进出资本市场以赚取资本利润,减少利差损失的问题。如今寿险业海外资产占比已经逼近70%。

  而这几年受疫情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保险市场波动剧烈,投资收益无法每年维持高水准,因此寿险端的保费和利润受到了打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寿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受到了严峻考验,如何在低利率环境中调整产品与投资结构,以维持稳定获利成为了关键。

  第二,针对寿险业的法规遵循成本攀升。监管方面预告要在2026年对接国际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17。接轨IFRS17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需要投入不小的成本,包括外部顾问咨询、保险精算系统升级、IT升级转换及人员训练等,小型公司所需成本至少2 亿到3 亿新台币,中大型公司所需成本至少5亿到15亿新台币,特别是针对寿险公司而言,监管会更更加严格。

  其次,IFRS17要求对具有现金价值的长期保单在承保当年计入未来可能产生的亏损,而保单量大的又是这类具有现金价值的储蓄型产品,大量提取未来损失会造成财务上的巨额亏损,因此寿险公司会在产品设计上更加保守。

  第三,高龄化与少子化造成的人口结构转变。根据官方统计,在2020年,平均每位育龄妇女仅生0.99个婴儿,少子化已成为大趋势。此外,早在2018年就已迈入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33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14%;预计在2026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20%,迈入超高龄社会。

  新生儿人口减少及寿命延长等人口结构变迁的趋势将造成社会型态、人口组成、家庭结构、生活模式等结构性变化与冲击,无疑会对寿险业造成巨大影响。

  虽然2023年寿险保费收入整体下跌4.1%,但还是有一些寿险的业内人士对行业抱有信心,表示保费收入整体下跌是预期之内的事情。目前寿险业危机已整体趋稳,预计在未来会有所好转。客观来讲,寿险业破冰还远未结束,但是监管方面和寿险公司已经有所行动,正在积极展开自救。

  在监管方面,2023年7月,金管会对本地化保险业资本标准框架作出最新调整,具体包括从2026年起降低若干资产类别的资本费用,并将政策过渡期从10年延长至15年,这意味着将极大减轻本地寿险公司的负担,而降低风险权重以及延长股票和房地产投资过渡期,将为寿险公司赢得更多时间调整其资产配置天博·体育登录入口,并缩小潜在资本缺口。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政策的调整也对寿险公司的资产及利率风险提出了较高的资本要求。

  第一,进行产品策略转型。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中,储蓄型保险对于客户很难具有吸引力,寿险公司开始把产品销售逐步转移到保障型或投资型产品,从而完善产品完善业务组合。比如,通过扩大健康险、意外险等业务规模,一方面可以产生较高的合同服务边际,另一方面有助于寿险公司实现可持续且更具盈利能力的长期增长,当然在转型过程中肯定会有阵痛,但这是在所难免的。

  第二,进行股权融资,募集资金。寿险公司开始加速通过股权融资和发行次级债务募集资金,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公司的损失承受能力,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公司系统形风险。以2023年为例,国泰人寿、新光人寿等头部寿险公司已发行或计划发行次级债务共计约1000亿新台币。

  第三,大力发展保险科技。在科技浪潮下,发展保险科技已经是保险业的主要趋势之一,特别是在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想要保持竞争力,发展保险科技更是突破口。金管会也多次鼓励强调保险业要积极发展金融科技,的保险公司们也开始尝试通过科技手段来优化公司人力成本和运营效率、以及产品创新。

  最后,通过寿险业的困境以及自救,也给市场敲响了警钟。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寿险公司都要及时加快产品结构和投资策略调整,及时推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精算和保险资金运用能力,从而保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而对于的寿险乃至整个保险业而言,下行趋势已经成为事实,什么时候能触底反弹还不得而知。但是在寒潮中,转型升级是唯一自救的方式,只有转型,行业才有机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我们也由衷地希望两岸的保险业在未来都能发展得更好。